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”这是高尔基的名言,表达了读书对人类获取知识、开阔视野、启迪智慧的重要性。
然而,在AI时代,这一阶梯延展出更多可能性——AI朗读解放双眼、AI分析快速提炼知识点……当人工智能正以每分钟生成2000字的速度“征服”文字世界的时候,也在悄然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,尤其是对青少年。
近期,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《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》显示,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。个性化荐书、梳理阅读大纲成为了利用AI工具读书的主要趋势,但也有约六成受访青少年担心AI工具会让阅读变得碎片化和AI生成的内容不准确等问题。89.9%的受访青少年认为,在AI时代,保持深度阅读、独立思考更重要。
展开剩余65%AI工具的普及会为阅读提供哪些便利?
调查显示,个性化推荐、帮助梳理大纲、厘清复杂知识点(54.3%)是受访青少年更为认可的功能。此外还有:更快了解基础知识,拓宽阅读知识面(49.5%);互动式提问,能够启发思考(49.2%);更快生成和分析阅读数据(39.1%),AI朗读、AI翻译等功能,让阅读更便捷(24.6%)。梳理文本逻辑,提炼书籍的主要观点,这是目前AI工具能完成的,也是它们的优势所在。但是,阅读的意义不只是理解书中的逻辑,获取知识,而是透过文字,感受背后的意义和情感。
在AI辅助下,青少年们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知识,这也可能让他们培养了一种“速通”的心态,但阅读的真正价值恰恰是“反速通”的,是慢节奏的,不能把阅读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,而是一种享受和体验。
无论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,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阅读,沉下心理解书中内容、感受作者思想的过程,是任何AI工具都无法代替的。
AI时代,从“一书在手”到“一屏万卷”,青少年又该如何保持深度阅读习惯呢?
研究发现,65.6%的受访青少年会坚持阅读纸质书,减少外界干扰;56.6%的受访青少年会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读书社群;49.5%的受访青少年会利用AI工具辅助理解复杂内容;41.3%的受访青少年会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;26.3%的受访青少年会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。
总体来看,AI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方式,但改变不了阅读的本质。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做一个“会读书”的人,才能真正“读懂”自己,“读懂”世界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,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。”我们要以数字技术为舟,以经典阅读为舵,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,开辟一条既拥抱时代、又坚守初心的文化航道。
更多信息,欢迎关注“蓝桥未来”公众号~
发布于:北京市珺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